资讯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考古 >

三国时期的坐姿讲究以及服饰特点

时间:2017-12-14 16:00:53

三国时期的坐姿讲究以及服饰特点

东汉时期,中原汉族延续了秦代席地而坐的风俗,室内的地面上会铺有较大的席“筵”,一般为长方形,坐姿为跪坐。除此之外还有坐床和坐榻的习惯,榻狭而低,比床要小,坐姿依然是跪坐。剧照中皇帝和曹操的垂足坐是在两晋之后才传入中原的。

跪坐,即两膝着地,两脚的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如果将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则叫做长跪,又叫跽,是准备起身的姿势,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

在现代,人的坐姿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要求,但远不如古人看得那样严重。在古代,有一种不合礼仪的坐法,叫箕踞,是两腿伸平与上身成为直角的姿势。据《韩诗外传》卷九记载,“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因坐姿不合规矩,女人甚至有被休的危险,可见古代社会对此的重视程度。

曹操的这种垂足的坐姿和现代人的坐姿差不多,它原本是游牧民族的起居习惯。两晋以后,中原战乱频繁,民族大迁徙,游牧民族的坐姿才传入中原,广大汉族地区席地而坐的习俗逐渐改变,不再只有跪坐这一种坐姿。

此后,适合垂足的家具随着坐姿慢慢改变,5-6世纪敦煌壁画中除了席、床等传统的坐具之外,还出现了高足坐具,如束腰圆凳、方凳、椅子等。剧照中曹操坐的这种类似椅凳的新式坐具在东汉末年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汉献帝的“张冠李戴”

东汉明帝正式确立的汉代服饰制度,对祭服、朝服等都有明确详细的规定,等级特征十分鲜明。

电视剧《三国》的*一集,在汉献帝和大臣一齐恭送董卓的那场戏里,汉献帝所带的冠形似冕冠(图2),与君臣朝会这样的场合不符,当然,汉献帝头上的冕冠也和真正的冕冠有一定的差距。冕冠是皇帝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很重要的标志性服饰之一,宽度为汉尺的7寸(约今23.5厘米),长为汉尺1尺2寸(约今28厘米),向前延伸至悬空的冕延为圆形,向后伸的部分为方形。内里的颜色为红色和绿色,外部上面为黑色。向前伸的长度为汉尺的4寸(约今9.4厘米),向后延伸的长度为汉尺的3寸(约今7厘米),有12旒白玉珠垂旒。

------分隔线----------------------------